|
病毒農藥滅多威硫雙威在棉鈴蟲防治中的作用 |
更新日期:2020/10/15 |
病毒農藥在棉鈴蟲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一、已知的棉鈴蟲防治辦法: 人類從開始耕作起與害蟲的斗爭就從未停止過,故有“蟲口奪糧,蟲口奪棉”之說。人們針對害蟲的防治因措施不同可分為幾個層次: 1、人工捉蟲 2、化學防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化學農藥對農業,林業,牧業及衛生有害生物的防治,從而給人類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效益。然而,自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逐漸意識到化學農藥在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一系列問題: (1)環境污染,殘毒,人畜均遭毒害; (2)害蟲抗藥性直線上升,用藥量不斷上升,防治費用不斷增加,忙于無休止地研制新農藥; (3)殺傷天敵,破壞了生態環境,引起害蟲再猖獗和次級害蟲大爆發。 這些弊端的出現,使得人們重新重視生物防治的潛在意義。 3、綜合防治 以棉鈴蟲為例,主要手段有: (1)農業防治:秋耕冬灌,壓低越冬基數,調整種植結構,加強田間管理,選用抗蟲品種或短季品種避開害蟲危害。 (2)利用趨性和引誘劑誘殺:如楊柳枝誘蛾、燈光誘蛾、性誘劑誘殺等。 (3)合理施用化學農藥。 4、生物防治 (1)綜合運用各種措施保護和利用天敵。 如棉鈴蟲的天敵有各種寄生蜂、瓢蟲、小花蝽、草蛉、蜘蛛等,許多種類都可被人工繁殖后到田間釋放,再通過創造有利于天敵的環境,可長期控制害蟲種群數量。合理安排種植結構,少施或不施化學農藥有利天敵的繁衍。一物降一物,達到以蟲制蟲的目的。 (2)使用生物農藥防治 5、自然防治 當綜合防治取得成效,特別是生物防治一段時期恢復農田良性生態循環后,天敵持續有效控制害蟲危害,不需要采取措施(如施用農藥,包括病毒微生物農藥)防治害蟲即可控制害蟲危害在經濟閾值以下。 二、病毒殺蟲劑在棉鈴蟲綜合防治或生物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1、昆蟲病毒在害蟲防治方面的重要特征是它們對寄主的專一性,在綜合防治體系中是一種很理想的防治手段,選擇防治害蟲(不是一律通殺),在整個生態體系中有益昆蟲的潛力就被利用。病毒農藥參加生防是一種生態治理手段,目的不是完全消滅害蟲,而是把天敵賴以生存的寄主害蟲種群數量控制在經濟閾值允許水平之下,恢復農田良性生態循環,最后獲得最大的效益。 2、應用病毒殺蟲劑防治害蟲的最大好處是,噴施過病毒殺蟲劑的目標田塊不但對當代靶標害蟲有感染致病作用,而且通過感病幼蟲的糞便、成蟲、卵和死亡幼蟲尸體等可傳染下一代幼蟲,病毒在宿主種群增殖,甚至傳播形成流行病,使靶標寄主好幾年處于低水平; 3、病毒殺蟲劑具有一般生物農藥不污染環境,不傷害天敵,對人、畜高度安全,害蟲不易產生抗性等優點。此外,近年的研究表明病毒對寄主昆蟲有一定的“弱化”作用,可使感染寄主飛翔能力減弱,產卵量及孵化率下降及其他生理機能退化,使其自然死亡率上升,對一些農藥的抗性也明顯降低,這對害蟲的綜合防治是有利的。 4、人們已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兩大中心問題.生物防治的核心內涵和基本特色是它與生態環境的相融性和與可持續發展的統一性。生物防治是人類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的必然.昆蟲病毒殺蟲劑正是順應時代的要求和發展,以有機食品為目標的現代農業工程的有力武器。 |
|
|